八旬老人盛赞:这简直是“神仙生活”!
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
入选人员优秀剧目邀请展演中的
“吴清华、黄艳艳、李俞龙
折子戏专场”
在戏曲百戏博物馆上演
戏台上
演员唱念做打
一招一式尽显深厚功底
生动演绎着一幕幕
悲欢离合、嬉笑怒骂
莆仙戏《目连·金锡叩地狱门》源自佛教传说《目连救母》,讲述佛陀大弟子目连利用法力,持锡杖敲开地狱门救出亡母。剧中的目连虽然救母急切,却始终保持神情端庄,举止潇洒。演员手持锡杖,足穿芒鞋,采用云步、细蹀、粗蹀等细腻步法,上身始终保持稳定不动,似在云间飘浮,体现了深厚的功架。
莆仙戏《梁祝·吊丧》讲述了祝英台惊闻梁山伯去世的消息后,赶往梁家吊祭,哭诉衷肠,但不同于大众熟知的《梁祝》悲剧故事,该剧经改编后,最终以大团圆为结局。
莆仙戏《郭华·胭脂铺》中秀才郭华思慕谢玉英,整日流连胭脂铺,两人暗生情愫。
滇剧《王佐断臂》讲述了南宋时期,抗金名将岳飞的部下王佐献计,自断一臂,只身诈降金军,借机游说名将双枪陆文龙反金归宋。
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副院长
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
一级演员黄艳艳
出演了此次
《梁祝·吊丧》《郭华·胭脂铺》剧目
我是第一次来到昆山,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非常有文化氛围。我们莆仙戏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渊源,而昆山也是昆曲这一古老戏种的发源地,所以我感觉特别亲切。
演出现场
演员精彩的发挥、跌宕的情节、真挚的情感
征服了现场观众
热烈的掌声不时响起
以文化为本,以戏曲为媒,以商旅为载体
此次折子戏专场展演
将戏台设在了戏曲百戏博物馆内
将演出和文创展销
活动打卡等个性化活动相叠加
为市民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
生在昆山,我感觉非常幸福,能在家乡欣赏到如此精彩的戏曲演出,这简直是“神仙生活”!


莆仙戏,中国戏曲剧种。流行于福建省莆田、仙游两县及闽中、闽南等地区,是中国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,演出形态最古老,剧目最丰富,在表演艺术上最具特点的剧种之一,原名兴化戏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始改称莆仙戏,音乐曲牌的调式、板式别具一格,古典色彩浓郁。
滇剧,是云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,流行于云南全省及贵州、四川的部分地区,缅甸、泰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一些地区也都有滇剧的演唱活动。滇剧声腔独特,表现力强,同时又受到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。滇剧板式丰富多变,曲调自然流畅,能表演各种题材、样式、结构和情调的剧目。
来源:昆山发布